陕投集团作为全省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发展低空经济起步早。近年来,依托旗下陕航集团“直升机+无人机”协同发展的产业优势和全领域运营模式,陕投集团已经成为陕西低空经济领域内的“排头兵”。
“低空+”应用场景更多元
低空旅游是“通用航空+传统旅游”融合衍生出的新型旅游方式,也是陕投集团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迈出的重要一步。 直升机不仅可以带游客们在空中“全视角”俯瞰壮观景色,还能用于救护、航测、护林等多个领域。在青海海北州,直升机第一时间将专家和物资运抵救灾一线;在陕西西安,直升机常态化守护巡航,让森林火灾防护有了“空中战队”;在黑龙江黑河,直升机携带种苗、化肥助力春耕春播…… 直升机是低空领域的重要飞行器,也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 作为贝尔直升机亚太区域交付中心,陕航集团陕直股份已引进贝尔直升机83架,租售规模超50架次,占据国内轻型直升机的半壁江山。 秦汉通航在陕西、黑龙江、青海等地拥有作业机组13支,大秦无人机现有无人机飞手11名,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运营能力使陕投集团通用航空服务不断向更宽领域拓展。 在公共保障、行业服务方面,陕投集团已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的“领头羊”。目前该集团正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在稳步推进公共保障、行业服务的同时,大力推进低空消费,计划联合省文旅厅打造10条低空旅游线路,培育“低空+文旅”新IP。 低空经济产业链更完备 “低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背后,是陕投集团“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生态的支持。 陕航集团下属企业陕直股份作为陕西省航空产业链“链主”企业,聚焦直升机产业重点领域,通过组装、租售、维修等服务形式不断强链延链补链。目前租售直升机产品已占国内主流轻型直升机市场15%以上,具备贝尔三款机型的多项定检维修以及发动机更换能力等。 作为陕西省航空应急救援队,秦汉通航运营直升机20余架,承担陕西省航空应急救援部分协调和保障任务。目前在西安、神木实现常态化航空医疗救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应急救援、航空医疗救护、高速巡查、航空护林、航空喷洒、通航全域旅游等飞行服务,直升机年均飞行超过2000小时,该救援队被授予“陕西省应急先锋队”称号。 陕航集团研究中心作为秦创原航空产业窗口平台,推动构建航空产业科技研发、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和制造基地。与西安大衡天成等企业合作,提供市场资源嫁接、供应链合作、技术研发、资金支持、“一站式”科创服务等全方位赋能。 陕航集团还参股西飞民机、航发动力、通用机场、兴航航空、诺博尔、天力等8家企业,参与了包括航空发动机研制、支线客机研制、通用机场管理、直升机复装维修售租与运营、新材料研制、无人机技术应用、航空装备零部件制造及航空金融等十余个项目,形成较为全面的业务体系,基本覆盖航空制造全产业链。 低空技术向“新”力更强劲 陕投集团按照“资源资本化、资本产业化、产业效益化、效益价值化”的四化运营思路,紧盯以科技源动力和资本原动力,打造集团现代能源、航空航天、精细化工等“3+N”科技IP产业集群。 陕航集团强化“直升机+无人机+数字化”集成能力建设,完善低空航空器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以自有产业园区为基础,推动形成涵盖低空航空器常态化运营备勤、低空飞行器运行调度指挥、低空航空器整机及关键部件适航检测等功能的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 陕投集团所属的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企业,也在乘着低空经济的东风,起势翱翔。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陕投新兴天翌科技掌握航空产品研制、通信天线设计领域多项自主核心技术,拥有专利183项、无人机总装产线1条、部装产线2条,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生产能力及服务保障业内领先。 陕投新兴立芯光电与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签署了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签订“1550nm低空雷达测距模组开发”技术开发(联合)合同,推动低空经济光电应用领域发展。 秦创原发展公司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的作用,结合全省科教和航空工业优势,构建支撑技术创新的平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无人机、垂直起降飞机、固定翼飞机等低空制造企业,推动总装、调试、工艺辅助生产、检测、维修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陕投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聚焦助力全省低空经济发展,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八场硬仗”,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陕投力量。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王政屿